本專欄提供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展望,包括中國、美國和全球電動汽車趨勢,以及具有一些電動汽車影響力觀點的前 5 大電動汽車品牌。數據來自多個來源,并在使用時列出。
中國趨勢
中國是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也是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領導者。中國制定了成為電動汽車技術主要參與者的長期戰(zhàn)略。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以外的汽車行業(yè)的生產技術,用于內燃機汽車(ICEV)。這導致大多數中國領先企業(yè)與歐洲、日本、韓國和美國的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建立了合資企業(yè)。
中國決心成為電動汽車技術及其供應鏈的領導者,并成功地達到了今天的這一地位——尤其是在電池技術和生產領域。中國有幾家遵循特斯拉戰(zhàn)略的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公司,如蔚來、小鵬等。比亞迪是一家 1995 年的 ICEV 初創(chuàng)公司,現已成為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領域的領導者。中國的 ICEV 公司也在迅速轉向電動汽車生產。
下表是乘用車銷量,包括純電動汽車 (BEV) 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PHEV),來自 CAAM 的 2020-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數據。2020 年乘用車銷量達到 2018 萬輛并在 2021 年增加到 2148 萬——增長 6.5%。
BEV 的銷量在 2021 年增長了 173% 以上——從 2020 年的 100 萬輛增長到 2021 年的超過 270 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表現良好,從 2020 年的 247,000 輛增長到 2021 年的 600,000 輛——增長了 143%。BEV 和 PHEV 的總銷量從 2020 年的 125 萬輛躍升至 2021 年的 333 萬輛,增長了 167% 以上。BEV 顯然是首選的電動汽車類別,在 2021 年占電動汽車的 82%。
2021年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增長至15.5%,而2020年為6.2%。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5%躍升至2021年的12.7%。2022年上半年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達到24%,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近 19%。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
中國不斷增長的專業(yè)知識和電動汽車生產增加了其對包括歐洲在內的多個國家的電動汽車出口。下表顯示了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的數據。
CAAM的上述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增長了4倍以上。中國汽車出口的電動汽車份額從2020年到2021年的9.1%翻了一番多。2022年上半年,電動汽車出口達到20.7%的總數。
2021 年在歐洲銷售的大量電動汽車是在中國生產的。2021 年在歐洲注冊的 120 萬輛乘用電動汽車中, 超過 17.5 萬輛是中國制造的, 市場份額為 14.5%。
然而,這些電動汽車中的大多數是由與美國或歐洲有聯系或所有權的 OEM 制造的,例如特斯拉、達契亞(雷諾)、北極星(沃爾沃)和寶馬。這些品牌約占在歐洲銷售的中國電動汽車的 85%。
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xù)下去,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未來的市場份額有可能增加。一些中國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公司已經在歐洲表現良好。美國會是下一個嗎?
美國趨勢
美國在轉向電動汽車方面比中國和歐洲慢,而且可能會落后很多年。2022 年 4 月,電動汽車的累計銷量超過 260 萬輛,到 2022 年底將超過 310 萬輛。
特斯拉一直是說服汽車購買者轉向電動汽車的主要因素。特斯拉一直是壓倒性的領導者,2021年BEV市場份額約為77%,EV市場份額接近60%。在任何行業(yè)中,沒有一家公司能夠保持如此高的市場份額,而隨著其他OEM廠商推出流行的特斯拉,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純電動汽車。
下表總結了 2014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美國電動汽車的銷量。2011-2019 年的數據來自 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交通研究中心。這些數據可以追溯到 2011 年,還有 1999 年開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銷售數據。
電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從 2014 年的 119,000 輛增長到 2021 年的 608,000 輛。自 2014 年以來,BEV 在美國的銷量已經超過 PHEV。2021 年,BEV 的銷量是 PHEV 的 3.4 倍。
電動汽車銷量占美國汽車總銷量的一小部分,但在不斷增長,到 2016 年低于 1%。2021 年,電動汽車銷量占輕型汽車總銷量的 4.15%,純電動汽車超過 3.2%。到 2022 年,電動汽車的銷售份額應遠高于 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份額也在增加,但最終將達到頂峰,因為純電動汽車是長期贏家。
全球趨勢
如下表所示,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正在顯著增長。
輕型汽車的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份額從 2014 年的 0.44% 增長到 2021 年的 9.49%。2022 年前五個月,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增長到 12.3% 以上。BEV 的份額在同一時間段內從 0.27% 增加到 6.65%,并在 2022 年進一步增加到 8.7% 以上。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從 2014 年的 31.5 萬輛躍升至 2021 年的近 650 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從 2014 年的 19.2 萬輛增加到 2021 年的近 460 萬輛。
前 5 名 EV OEM
自 2018 年 Model 3 量產以來,特斯拉一直是領先的銷售品牌。特斯拉很可能會在幾年內保持 BEV 的領先地位,但如果包括 PHEV,則可能會被超越。
下表顯示了 2020 年和 2021 年全球前 5 名 BEV 品牌。
特斯拉在 2020 年銷售了 50 萬輛 BEV,到 2021 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 94 萬輛。特斯拉的全球市場份額從 2020 年的 23.3% 下降到 2021 年的 20.3%。前 5 名公司在 2020 年的市場份額為 59.5%,2020 年下降到 55%。 2021. 這表明隨著許多原始設備制造商提供更理想的車型,BEV 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
下表顯示了 EV 的類似數據,包括 BEV 和 PHEV 的總和。特斯拉再次成為 BEV 銷量的領頭羊。大眾汽車這兩年都位居第二。
2020 年,前 5 大品牌銷量超過 160 萬輛,占全球 313 萬輛電動汽車總銷量的近 52%。到 2021 年,電動汽車總銷量翻了一番多,達到近 650 萬輛。排名前 5 位的品牌數量超過 330 萬,占總數的 51%。
純電動汽車的影響
向電動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不斷過渡,對汽車電子行業(yè)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關鍵問題的示例:
模擬芯片: BEV 需要的模擬芯片是 ICEV 的許多倍。這是由于電池管理系統和控制 ECU 需要大量模擬 IC。這種 BEV 的增長正在加速模擬技術的開發(fā)和生產。模擬芯片生產的增長速度是否足以跟上 BEV 的擴張速度? 本文 對汽車行業(yè)的模擬芯片有一些看法。
低功耗設計: 為了擴展 BEV 的范圍,對 BEV 中的所有電子系統使用低功耗設計非常重要??赡軙霈F更好的實施和創(chuàng)新技術。
軟件定義車輛: OEM 需要快速轉向軟件定義車輛 (SDV)。設計新的 BEV 車型是擁抱 SDV 戰(zhàn)略的絕佳機會。所有初創(chuàng)的 BEV 公司都在推出 SDV-BEV。傳統的原始設備制造商,沒有那么多或不夠快。從長遠來看,每輛 BEV 都將基于 SDV。 本專欄 對這個重要主題有看法。
換電站: 換電站在中國取得了成功——尤其是蔚來,截至 2022 年 7 月上旬,蔚來已完成 1000 萬次換電。換電在其他地區(qū)是否可行?
電池技術創(chuàng)新: 需要電池技術創(chuàng)新,公司和國家之間為爭奪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領導地位展開了多重競爭。
無線 BEV 充電: 無線 BEV 處于不同的測試和試用階段。它具有長期潛力和多重優(yōu)勢。它會在五年、十年或以后變得重要嗎?
概括
下表最后一個表格匯總了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前五六個月的電動汽車銷售滲透率。對五個地區(qū)進行了比較。
在主要的汽車購買地區(qū)中,中國和歐盟遠遠領先于美國。由于計劃推出許多理想的 BEV 車型,美國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縮小差距。美國最近流行的許多型號都受到生產限制。
所有地區(qū)都表明,純電動汽車正朝著成為未來電動汽車主導技術的方向發(fā)展。挪威展示了三大地區(qū)的未來——問題是這會在 2030 年還是 2035 年發(fā)生。
BEV 正在成為汽車行業(yè)的主導動力系統。所有主要的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都計劃實現這一目標并進行相應的投資。ICEV 到 BEV 是一種過渡,在整個汽車行業(yè)(原始設備制造商、供應鏈、市場領導者、區(qū)域領導者結構等等)都具有劇變潛力。當前的領導者(公司和國家)不會保留其在 2030 年代和 2040 年代 BEV 行業(yè)中的當前地位。
汽車購買者也看到了這種勢頭——尤其是在投資緩和氣候變化具有高度優(yōu)先性的國家和地區(qū)。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相信。BEV 將需要更多的改進和技術進步。由于許多行業(yè)對所需技術的廣泛投資,這些都在進行中。
深圳市晶光華電子有限公司 26年專注提供一站式晶振產品解決方案,產品主要有SMD石英晶振、 車規(guī)晶振 、 SMD振蕩器等。晶光華始終堅持以品質為基石,品質符合國際IEC和美國ANSI標準。為了滿足客戶的高標準需求,我司積極整合供應鏈,真正服務每一位品質客戶。
【本文標簽】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展望 惠倫晶體晶振 晶光華晶振 振蕩器 車規(guī)級晶振
【責任編輯】